【盖棺定论释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盖棺定论”这个词,但对其含义和用法可能并不完全清楚。本文将对“盖棺定论”的释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梳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意义及使用场景。
一、
“盖棺定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棺材盖上之后才能做出最终结论”。它原本用于形容一个人去世后,其一生的行为和功过才得以全面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引申为一种对人或事的最终评判,强调只有在事情结束之后,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需要等到全部事实呈现之后才能做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盖棺定论 |
拼音 | gài guān dìng lùn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盖棺而後定論。” |
字面意思 | 在棺材盖上之后才能做出结论 |
引申含义 | 对人或事的最终评价需在事情结束后作出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正式场合、书面语中,表示对人物或事件的最终判断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名词) |
近义词 | 定论、终评、最后结论 |
反义词 | 未定论、初步评价、尚未定论 |
使用注意 | 不宜用于口语,避免误解为“死亡后才评价”,应强调“最终结论”之意 |
三、结语
“盖棺定论”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现代社会中对事物判断的一种理性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人或事时,不应急于下结论,而应等待时间与事实的检验。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避免因信息不全而产生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