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的释义】“义不容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个人在面对道义或责任时,必须承担、不能推卸的态度。它强调的是责任感和道德感,体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力。
一、释义总结
| 词语 | 义不容辞 |
| 拼音 | yì bù róng cí |
| 含义 |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应尽的责任或义务,必须去做,不能推脱。 |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吾以仁义为本,而行天下之大义,义不容辞。” |
| 近义词 | 责无旁贷、义无反顾、责不可辞 |
| 反义词 | 推三阻四、推诿塞责、避重就轻 |
| 用法 | 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对责任、义务的坚定态度。 |
| 例句 | 作为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
二、深入理解
“义不容辞”中的“义”指的是道义、正义、职责;“不容辞”则是“不能推辞”的意思。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对社会、家庭或职业的忠诚与担当,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责任与道德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义不容辞”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如医生、消防员、警察等职业,他们往往在危险面前选择坚守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正是“义不容辞”的真实写照。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朋友、家人或同事需要帮助时,也能用“义不容辞”来表达自己愿意承担责任、不推脱的态度。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场景:适用于正式场合、书面表达、演讲或文章中,强调责任感和使命感。
- 避免滥用:不要将其用于轻微或非重要的事情,以免显得夸张或不够真诚。
- 搭配使用:可结合“责任”、“使命”、“担当”等词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义不容辞”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和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责任和道义时,应当勇敢承担,不退缩、不推辞。


